2.3.1. 设计原理
病种质量评估与病例质量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目的是从患者角度,对整个就诊就医流程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价,不仅包括病历质量,还包括患者关心的费用、成本、效果等核心指标。基本做法是:
病种质量评估流程
(1)定义单病种。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定义单病种;并与ICD病病类型、ICD-9(手术)分类对照。
序号 | 单病种 | ICD-10 | ICD-9(手术) |
|
1 | 急性心肌梗死 | I21.0-I21.3, I21.4,I21.9 |
|
|
2 | 心力衰竭 | I50 |
|
|
(2)确定病种质控指标。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定义各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指标。其中,运行质量与终末质量指标应分别定义。运行质量评估评估结果可直接作为病种综合质量的评估指标(运行质量参与环节质量监控方案)。
病种质量评估指标(示例)
病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
序号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赋值方法 | 权重 |
1 | 诊断符合率 | 初诊与最后诊断符合 | 是,1 否,0 |
|
2 | 三日内确诊率 | 是否三日内确诊 | 是,0 否,1 |
|
3 | 住院日 | 住院日小于等于上限值 | 是,0 否,1 |
|
4 | 总费用指标 | 总费用小于等于上限制 | 是,0 否,1 |
|
5 | 环节质量 | 是否合格 | 是,0 否,1 |
|
(3)质控评估标准确定。质控标准值设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上级要求和历史数据,逐项手工设定目标值。另一种是根据上年历史值直接统计计算作为标准值。第一种方法比较灵活,但工作量大。第二种方法不需要人工操作,但需要历史数据作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则应选择第一种方法。
质量评估及控标准设置方法比较
序号 | 评价指标 | 目标值 | 上限值 | 下限值 |
1 | 目标设定法 | 人工设置 | 人工设置 | 人工设置 |
2 | 历史比较法 | 上年同型病例总费用中位数的×(1+总费用预计涨价率) | 上年同型病例总费用上四分位数的×(1+总费用预计涨价率) | 上年同型病例总费用下四分位数的×(1+总费用预计涨价率) |
2.3.2. 软件功能
通过本系统,可针对各个病种设置病例质量评估指标,以及相关的目标值。系统每天晚上自动计算出院病例的单病种质量评价得分,以及对应等级。软件功能主要包括:
(1)病种/疾病对照。系统自动从电子病历系统中导入疾病类型和手术类型字典,并自动同步。质量部门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定义病种,并与单病种进行关联。
(2)病种指标统计。系统自动导入电子病历中的相关记录,并依据疾病类型(ICD—10编码)和单病种对照关系,转换代码。系统每天晚上自动按病种统计诊断符合率、住院费用等指标,生成全院、科室和医生的统计报表,并提供历史分析、对比分析界面。
(3)评估模型维护。可针对单病种,建立绩效评估指标模型;支持不同病种绩效评估指标模型之间的复制;可针对各病种、指标设置不同的标准类型、数据来源和赋分方法;支持常见的计分方法,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4)评估结果计算。支持批量计算、定时自动计算等方法。质控部门可实时计算当月的病例评估结果;每天晚上,系统自动计算每个病例的评估结果,保证隔日更新。实现终末质量的动态分析与监控。
(5)评估结果分析。系统自动按全院、科室、责任医生生成月度病例分开质量考核通报,包括总体数量及各等次分布,可反查该病例的相关指标及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