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评价指标浅议
提供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10/20 12:00
20053月卫生部制定并下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1](以下简称<指南>)以来,河南省卫生厅结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2],对全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进行全面的指导、评价、检查和督导。三年来,全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对照标准,精心准备,为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全面的指导、评价、检查和督导的过程中,发现<指南>中部分指标有待完善,个别医院的管理人员对统计指标的理解有偏差。因此,本文对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利用提出建议,为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奠定重要基础。
1 对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认识
<指南>中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几乎囊括了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些评价指标对加强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作为卫生部向全国推广的指标集合,直接反映了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的好坏。是指导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端正办院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衡量标准,是医院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内容[2]
1.1 对医院全面工作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指南>共分七个部分,除了直接列示的46项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之外,还有137个考评点,为了能够科学地进行评价,每个考评点都要求尽量做到量化考核。比如<指南>中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详细具体,大致可分为五类,即工作量指标、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与医院的统计工作分不开。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对医院管理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1.2 通过公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提高社会监督 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直接反映出各个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的好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管理者通过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公示,用医院管理评价指标说话,提高社会监督的透明度。河南省卫生厅在2006年通过<大河报>向社会公示了省直医疗机构的门诊患者的人均就医费用、住院患者的人均就医费用等信息,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1.3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医院的部门,他们的职能是管理医院,不是办医院。因此,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提出规范,监督执行。比如在<指南>中对门诊的服务流程作出规定,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min;检验、超声、影像等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等等。通过这些医院管理评价指标规范医院各项工作,达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监管目的。
1.4 对医院主要管理评价指标进行总体控制 医院管理评价指标能够及时反映病人在医院的就医状况,卫生行政部定期公布医院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单病种费用等指标,可以合理引导病人就医。比如诊断符合率、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某种疾病的费用等。
2 医院管理评价指标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的信息管理组织不健全 各级医院的很多统计指标只是医院自己使用,对外交流不多,尤其是对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内容较少;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的统计指标只是为应付检查和评比医院服务,没有真正起到为医院的管理服务的作用;大部分医院的统计数字多,分析利用少,不能通过统计数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2 医院领导对管理评价指标的重视不够 <指南>中很多地方都涉及统计指标,足以说明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医院管理评价指标没有在统计人员管理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都是检查哪些指标,医院临时准备哪些指标。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聘用的三级医师结构合理”。在检查评价时须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之比为1:3:5:7”来衡量,否则,不能够客观地评价结构的合理性。但是,医院拿不出聘用的三级医师结构变化情况的统计数字。像这样的考评点,<指南>中还是随处可见的。
有些医院的统计数据和指标不能被考评的专家所认同,以至于还要做抽样调查统计。比如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医院管理评价的相对指标。在考评的实施细则中均做”随机抽取出院病历50~100份进行抽样统计”。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50~100份病历的代表性不高,而实际是给统计工作提出了挑战,说明对统计指标的不信任,值得统计工作者深思。
2.3 部分医院对统计工作重使用、轻管理 医院的管理评价指标几十年一贯制,变化不大,随着现代化医院发展需要的指标,不是没有,就是支离破碎。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统计人员创新不够,分析利用不多。比如在<指南>中规定:”年门诊患者中外埠患者比例>=15%,年出院患者中外埠患者>=30%”。
这是评价医院能否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的指标,但是有些医院根本就没有建立这些指标,考评工作就不得不在现场进行调查,以取得指标数值。再比如单病种管理,它是由单病种的临床路径、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内容组成。但是,这些医院管理评价指标支离破碎,没有形成完整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集合。尽管此项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信息科、财务科和医保科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医院也是必须做的工作。反映出医院信息管理工作的缺失,为统计而统计,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需要。
2.4 医院对系统开发和利用不到位 医院的管理软件不周全,数据之间的共享性差,信息采集比较困难[3]。主要是对统计软件程序的重视不够,处理程序的科学性差,对软件运行的监督性差。尤其是医院内部使用的管理评价指标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评价指标少,医院的灵活性很大。当然,也与很多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长时间不被人们所理睬,久而久之,无人愿意去做。也有因为医院的系统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造成统计工作不能作为日常工作开展。
3 有效利用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解决办法
3.1 认真学习掌握管理指标 各级医院的管理者和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指南>,结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研究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作用,实现对医院的全面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3.2 健全医院的信息管理组织,实现资源共享 各级医院要重视医院管理评价指标,需要信息科、财务科和医保科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开发医院的系统,满足医院工作的需要。因为,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需要分若干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要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共同为实现总目标服务[4]。统计人员要改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经常对医院管理评价指标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为领导当好参谋。加强医院统计指标的对外交流不多实现资源共享。
3.3 充分利用医院管理评价指标 改变检查哪些指标,临时准备哪些指标。大部分医院统计数字多,分析利用少,不能通过统计数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使用效果的现状。
需要对各级医院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的报表进行改革,扩大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使用范围,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因为,医院的绩效管理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职业道德挂钩[5]。单病种管理也与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内容相关。统计工作至关重要,为统计而统计,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需要。要充分利用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为医院绩效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