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提供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10/20 12:00
一、目前我国医院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成本收费比率法
该方法的步骤是:归集整个成本中心部门的总成本;用总成本除以总收入得到某一特定比率;当要获得某一项服务的成本时,只要将该服务的收费乘以此比率即可。此方法是估计服务成本最简单的方法。但RCC是利用所收取的费用来估计服务成本,并非依据实际情况,所以降低了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和可靠度。
(二)成本计算方法
该方法是从服务层的角度来追溯成本,也就是说,人力、物力以及其它成本在服务前就已经决定了。该类型最常见的是相对价值尺度法,它先根据服务的相对价值决定RVU值,越复杂的处置RVU值越高,然后由部门的总成本资料以及部门的RVU值计算服务成本。该方法可以让管理者较真实地了解部门内各项服务和服务间资源耗用的情形。但RVU法是在假设每一个RVU都是以相同的比例使用同一组资源,但真实情况可能变异较大。
二、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传统医院服务项目成本计算开始暴露其缺陷
(一)无法提供及时、正确的成本信息,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1、只计算医院或科室损益。若要计算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如单位服务成本和病种成本,则必须开展专项研究。
2、缺乏合理的分摊基础。在第一阶段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成本中心的过程中,大部分医院会尽量将成本追溯到各成本中心;但第二阶段将非收益中心的成本分摊到各收益中心的过程中,虽然有直接、阶梯、相互三种不同的分摊方式,然而因医院的科室较多,要理清各部门间的因果关系很困难,目前多以收入、人数、人次等的构成作为分摊基础分摊到各收益中心,没有根据实际的资源耗费作为分摊基础。
3、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因此,并未讨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不易显示资源的使用、配置与效率,仅能提供营运收益的情况,无法提供非财务信息,以至于医院无法采取主动的方法来规划、管理,以降低成本。同时,由于缺乏因果关系的分摊基础,容易造成部门间成本的扭曲,无法合理显示部门绩效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在传统的按服务项目补偿的支付制度下,医生提供的服务越多,医院的收益也就越多,医生的奖金也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后,为了维持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部分地区开始采取按病例支付制度,保险部门按病例给医疗机构补偿,因此医疗机构不再是做的越多,赚的越多。医院必须适当地利用医疗资源及精确地控制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利润。但目前对医务人员的奖励制度却未随着支付制度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因此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收入不断增加,但却发生科室或医院经营的亏损。
(二)表现在对医院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上
1、无法在事前避免不必要成本的发生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制度下,一般是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成本信息,在事后分析与标准成本的差距,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而如何在事前就能防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却不能办到。
2、无法通过传统成本管理对医院的资源进行优化
在医院建设中,提出建立“节约型医院”的目标。这个“节约型医院”不是单单指一般成本意义上的节约,而是包含着资源优化配置这一重要内容。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则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来优化资源,真正地提高效率。
国外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作业成本制度,实施后的结果均显示,作业成本制度确实可给医院管理者提供较传统成本核算更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作业成本法建立在“成本消耗作业、作业进而消耗组织成本”的两个前提之上,强调成本动因和结果关系,进而对产品、服务、客户以及其他任何成本目标进行系统的成本分配。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三)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企业管理当局控制企业,评估业绩。
2、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这一步骤的分配工作,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前提: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消耗量,资源消耗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出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资源动因”是本步骤分配的基础。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产出或劳务或顾客上。
这一分配工作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前提: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企业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作业动因”。
(四)医院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
并采取相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下列问题:
1、使成本核算更加合理。
作业成本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各类病种或者特定治疗过程的成本水平以及成本特征,与收益数据相联系就可以客观评价其赢利水平。通过作业成本法来归集的成本数据以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为出发点,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成本目标对资源的消耗。因此,医院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价格例如以某类病人为成本目标,通过对治疗此类病人的作业的分析得到单位病人消耗的资源数量,在制定价格时就可以避免价格制定得过高。过高的价格一方面可能损害病人的切身利益,同时在医疗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也可能导致丢失病源。
2、使医院成本核算编制以及业绩考核更加科学
预算编制和业绩考核是两类企业管理活动。成本编制预算是医院管理的突出环节,其中作业成本法的采用能够使预算的编制建立在充分的作业分析基础之上,使得预算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成本是考核医院部门和个人的重要指标,然而,发生成本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努力程度之外,还决定于作业自身的特点,如某一个成本目标消耗的作业比其他成本目标要复杂,那么在相同的努力下,该成本目标消耗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成本目标就是合理的,相应考核标准就应该制定得相对较高。因此,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
3、使得医院作业流程优化,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停留在“摸家底”、算奖金收入的水平上,还没上升到改进管理水平的高度。如前所述,作业成本法是在分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成本动因来归集成本目标的成本信息。因此,除了提供某项成本目标的成本数据信息以外,还能够提供作业本身的相关信息,借此可以对作业流程本身进行管理,减少甚至消除运营过程中冗余的作业以及消耗资源过高的作业,最终实现整体作业流程的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院选择自身战略变得更加慎重,通过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医院可以获得客观的成本信息和作业信息,从而可以筛选最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制定更加有效的长期发展战略。如医院在决定是否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引入新的科室时,就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对可能开设的分支机构和科室可能消耗的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战略决策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曹建文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信春、王晓钟主编:《医院成本核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凌莉、韩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疗服务成本测算中的应用前景》,卫生软科学,2003(4)
4、高一红:《综合医院成本核算模式的探析》,《医院财务》,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