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世”,曾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卫生服务部门有些坐不住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入世’对卫生部门的影响”研讨会上,包括一些大型公立医院院长在内的卫生界人士认为,一轮深层次、全方位的竞争即将来临。
挡不住的诱惑
10多年前,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率团访京。在拜会卫生部官员时,王永庆提出在内地创办连锁医院的设想。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当时表示,台商要为大陆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那是欢迎的,但时机尚不成熟。1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政府已经批准台塑集团在北京、福建等地创办大型综合医院,王永庆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来自卫生部的消息说,目前全国共有合资医院200多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区,合作对象大多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医院不少于500家。它们有的是由私人诊所滚动发展起来的,有的是通过兼并、注资改制公立医院发展起来的。
在一些城市,民办医院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医疗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视的生力军。
外资和社会资本抢滩医疗市场是有理由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一年的卫生总支出已经接近4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3%,而根据预测,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此庞大的医疗市场,“围着利润转”的资本怎会视而不见?
躲不开的竞争
无论讲数量还是论规模,合资医院和民办医院目前还不能和公立医院“分庭抗礼”。但公立医院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原有医保制度和政府保护政策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是暂时的。
随着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不利于公平竞争的规章将被清除,民办医院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已经出台了鼓励民办医院发展的政策。浙江、江苏等地将民办医院列入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就是说,今后到民办医院看病也可以报销。
随着“入世”,我国医疗市场的对外开放将由目前有限范围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根据“入世”承诺,今后外资可以来华开办合资合作医院,且外资比例可以达到70%。这就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性合资医院进入我国医疗市场。
由此可见,医疗市场“三大军团”之间的“短兵相接”已经为期不远。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合资 医院凭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较快地在我国医疗市场站稳脚跟,并不断“拷贝”其服务模式,迅速占领高中端市场;民办医院也会不甘落后,悄悄上演“蛇吞象”的故事。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仁华分析说,“三大军团”的遭遇战很可能在人才竞争上率先打响,然后波及其他环节。据他介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策略是“本土化”原则,即输入资本,招聘当地人才,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入世”后,公立医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可能流向条件好、待遇高的合资医院。而人才一旦流失,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必然受到影响。
转型期的困扰
前不久,一家研究机构对全国21个省市96家医院的管理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院长危机意识不强,对医改尤其是“入世”后医疗市场的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医院发展战略缺乏深刻的思考。即使是在“得风气之先”的首都北京,仍有许多院长认为,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北京的医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合资医院在短期内不可能造成太大的冲击。一些院长甚至强烈呼吁,政府应尽早出台保护性政策,将外来竞争拒于国门之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业被看成单纯的公益事业,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在公费医疗唱主角的体制下,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养成了机构僵化、机制不活、资源虚耗、服务滞后等弊病。
要医好公立医院的“痼疾”,有赖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赖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在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长张文康明确表示,“入世”后大医院要有紧迫感,靠垄断保护解决不了问题,往往是越保护越落后。他再次强调,卫生部长不是“医院总院长”,公立医院要主动走向市场。
可以预见,经过一个时期的竞争与协作,公立医院在运营方式、管理方法、服务模式上将发生转变,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医院会逐步明确和调整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由此得到“放大”。
可以肯定,不论什么样的医院,练好“内功”都是必须的。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水平,谁才有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入世”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