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室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思路和做法
提供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09/30 12:00

科室科研工作评估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检验、衡量、考核科室科研能力、水平、绩效等方面状况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尚缺乏一套科学、简便、客观、可行、通用的考察评估指标体系,但一些单位已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我院下发了《科研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在促进医院科研工作向前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我们在广泛听取科技人员和科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本院原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室年度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科研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1.简化考核指标体系
  将所有的考核内容归结为以下4项,即人均科研立项,人均科研成果,人均发表论文,科研管理。原方案的主要指标有:①纵向课题,②横向课题,③各级成果,④发表论文数,⑤杂志任编,⑥学会任职,⑦学术活动、资料查阅,⑧科管。
  我们一方面减少主要指标的项数,一方面又对每项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以便准确评价和操作。例如:关于科研立项,我们根据各级基金级别的不同,以及是作为主研或参研等,分别列出20余种分值;还把上级部门下达的研究任务(如临床药理研究)也纳入科研立项评分(分值低于基金项目)。又如科研成果,我们根据成果鉴定、评奖,申请与获得专利,成果推广与转让等情况定出不同分值。还例如对论文的评分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及论文的体裁等给予不同的分值。在科研管理方面,要考虑科室是否在考核年度有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及推广,这些科研活动是否进行过科级论证及论证质量;统计人均参加学术活动的科技人员数及进校、院图书馆的人数;以及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统计报表上报情况等。

2.引入了人均及权重指标
    人均科研立项为科研投入指标,用于比较考察各科室争取基金项目、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人均科研成果和人均发表论文系科研产出指标,用于比较考察科室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所取得的结果;科管指标用于比较科室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情况。

3.引入“标准人”分值,合理确定科室各级人员数
    对科室科研工作进行评估时,确定科室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最易引起争议的因素。如果人数的确定不合理,将给科室评分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采用将人数指标折合成标准人分值并与等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中级人员为“标准人”分值。

4.引进公式计算机辅助评分
    我们仍采用有关文献中介绍的两次赋值运算法,即先求各指标的“实测值”,用K值表示,再将“实测值”代入求积分值(m值)公式中,计算出的数值才在被评科室间进行比较。

5.公布考核结果并予以激励
    对科室科研工作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室的科研工作,因此我们在计算出分值并对科室排序后将结果及各科的论文题录编印成册,下发各科进行公布,并在全院的总结会上对科研工作业绩突出的科室进行奖励,以激励各科室重视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让科研真正带动科室的学科建设。医院也把科室的科研综合评分作为遴选重点学科的依据之一和对科主任进行考核的内容之一。

 6.宣传方案、加强服务
    我院的科研工作方案出台以后,科管人员结合年终科研工作检查深入各科室向科主任和科技骨干宣传方案内容和有关细节,增强了方案的导向作用。有了科研考核方案仅仅是科管工作的内容之一,如何加强服务是科管工作更重要的一环。例如,我院的方案对不同的期刊给予不同的评分,我们便通过编印的《医院科研信息》向科技人员介绍SCI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等信息,并编印《生物医学类期刊稿约选编》及期刊通讯处,并注明这些期刊被有关数据库收录的情况,方便科技人员投稿。

7.总结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科管部门有必要参考有关单位行之有效的方案,并认真听取本单位科技人员的意见,对考核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科研考核方案中各种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评分,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方案,跟上服务可以促进方案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邓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