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分析方法
提供者:配置组
发布时间:2010/06/26 12:00
医疗质量分析首先要根据关注的主要医疗质量问题,明确分析的目的和主题,然后根据需要收集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核查整理,并选择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加工,提炼出分析结论。分析步骤见图1。图1质量分析的步骤
医疗质量分析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受以上各环节因素的综合影响。 
1 医疗质量分析的数据
1.1 数据来源
    医院的多功能、多结构以及以人为服务对象等特点,决定了医院统计数据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开放性[1]。可用于医疗质量分析的数据包括管理数据、临床数据,可从医院病案室、统计报表及各类调查中获得[2~4]。病案是医院管理的主要信息资料,病案信息主要包括病案首页、出院分科记录、病人姓名索引卡、死亡和尸检登记卡、医院的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等。病案室的主要信息载体是病案,通过查阅有关出院病人的历史记录,获得病人临床表现、检查检验结果、疾病诊断、治疗和用药、护理、手术操作、治疗结果等方面的数据。管理数据包括医院的人、财、物资源信息,以及与患者有关的费用及临床摘要数据。管理数据可从医院的有关职能部门获取,如统计、财务部门的登记和报告,包括门、急诊病人信息报表、住院病人信息报表、出院病人信息报表、医疗成本核算报表,卫生单位综合年报(综合部分)和其他信息报表等。医院上报数据库包括病人首页库、病人在科记录等。有些特殊的数据还可通过专项调查获取,如医院感染率调查、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等。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型医院都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该系统包含了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各环节所产生的信息。大部分医院管理数据和部分临床数据都可通过HIS的对应子系统收集,如门急诊、住院、病房(医嘱)、药事、财务、物资和设备、人事等管理系统;临床数据主要来自临床信息系统中的医生工作站、护士站、放射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药品处理系统、手术信息系统、监护信息处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研究者可根据需要从相应的信息系统获取数据。
1.2 数据质量
    医疗质量分析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数据质量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录入错误、非标准化数据。手工录入(包括笔录和计算机录入)出现差错是不可避免的,数据分析之前应该经过严格的数据核查,纠正逻辑错误,妥善处理异常值。数据标准化是影响数据质量和数据利用的重要障碍。目前大部分统计数据,包括临床数据都还没有建立明确、公认的元数据标准,原始数据和统计指标的名称、定义、来源、表示格式,在不同的数据采集渠道、不同的数据录入人员之间都存在差异。数据概念上的歧义和表达上的混乱,导致数据的对比、汇总面临较大风险。另外,一些临床数据的概念还存在专业尺度问题,如诊断、临床治愈等的判定,还需要严格遵守临床常规和医疗质量标准。
2 医疗质量分析的基本统计方法与原则
2.1 常用的统计方法
2.1.1 描述性统计方法 用来表述事物整体状况和基本特征。可通过简单的运算和统计图表观察资料,得到初步结论。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有均数、中位数、方差与标准差等;计数资料通常使用构成比率、相对比。当需要描述医院某一统计指标观察结果的动态变化时(如分析医院连续10年的门诊量动态变化),通常选用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是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2.1.2 探索性统计方法 从原始数据出发,运用简单直观的茎叶图、箱线图、残差图,以及数据变换、中位数平滑等方法,或采用统计学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探索数量的内在特征,揭示被评价单位特定指标之间的数量或因果关系。比如,需要研究医院感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有影响的指标;对可疑指标,还可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谨慎的因果推断得到正确的结论。
2.2 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
    用于医疗质量分析的数据大多属于观察性数据,产生于日常业务过程中,不同于实验性研究的测量结果,没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无法控制研究条件,也不可能实施研究设计中的随机化原则。所以,分析医疗质量数据不应简单地套用实验性研究的推理方法,单纯依靠统计学推断确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不能通过正确选择观察对象和设立对照组的方法减少偏倚,就要在资料的统计分析阶段,运用统计学技术或方法说明并尽量减少分析结果的偏倚,如分层比较、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法。所谓分层比较就是按混杂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样本分层后,分别计算各层的观察指标,并分别比较。率的标准化可作为另一种与分层分析相辅相承的比较方法,就是选择统一的标准构成,用该标准构成为各观察组计算标准化率,以消除构成不同对合计率的影响,使标准化后的合计率具有可比性。当样本数不够大,不足以分层时,或者希望考察多种因素(包括处理和混杂因素)对疾病的综合影响,可考虑应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多元分析法有logistic回归模型、Cox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
3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医疗质量评价作为医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一种好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必须要有支撑它的详细条件。如评价对象要明确;评价指标应具有有效性、代表性、确定性、灵敏性、独立性、可行性等;评价标准要合适;数据和信息应客观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真实情况;统计方法宜简单,统计推断要合理,统计分析要深入[6]。
    我国运用比较多的有7种综合评价方法:秩和比法、模糊评价法、Ridit法、灰色关联分析法、TOPSIS法、功效系数法、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常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或多元统计方法将多维空间的实际指标值从指标值到标准化值、标准化值到综合评价值的两次映射,以便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被评价对象进行整体性比较和排序。不同评价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所选的无量纲化公式和综合指标合成化不同。例如综合指数法是通过建立总指数的计算模型,综合多个指标的监测数据的标准数据的信息,定量反映几个指标的综合变动程度,以评价变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例如某市11直属医院2005年医疗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者利用被评价医院2005年年度报表,主要用终末质量指标,涉及诊断水平、治疗水平、卫生资源利用、社会形象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5大类,从中挑选出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21个指标,用专家评价法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最后计算综合指数。以平均值加减0.6745个标准差作为确定50%参考值的上下限,并将综合得分位于该区间的医院质量视为较好,小于下限的视为较差,大于上限的视为较好[7]。
    国外医疗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体系与国内不同。以美国2007年最佳儿童医院(America’s Best Children’s Hospitals)评选为例[8]:评价对象为美国儿童医院全国委员会和相关协会113名成员单位,数据和信息来源为《美国新闻》2007年3月实施的儿童医院问卷调查和外部相关数据库。参考社会通明度高、公众认可度好的美国最佳医院(America’s Best Hospitals)的评价方法[9~10],用加权指数法计算医院质量指数 (index of hospital quality,IHQ)。该指数包括基础建设、过程和结果3类指标,各指标的权重数均占l/3[11]。基础建设指标(structure index)包括医疗技术项目指标(儿科医院必须配备的技术设备和服务)和收容量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为4个有代表性的基础建设指标计算权重;过程指标(process index)采用专科医院的声誉得分(百分数)来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每个专科内随机抽取150名注册执业医生,要求被调查医生列出本专业领域内水平最高的5家医院,用被调查者所选医院比例计算权重,再将权重根据美国的4个地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和学科分层进行校正,得出最终指标得分;结果指标(outcome index)用校正后的死亡指数作为结果指标。利用APR-DRG(all patient refined diagnosis related group)方法计算专科死亡率,再根据专科的收容量和护患比等指标进行校正得到死亡指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