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资医院生存现状调查
提供者:4024028478
发布时间:2013/11/25 12:00

随着中国对外资医院准入条件的日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开始进入中国的医疗市场。然而,受制于中国政策、观念、投资环境等条件,不少外资医院在进入后 发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容乐观。而相对边缘化的外资身份,又使其在面临生存困境时难以得到主管部门和业界的关注和扶持,不少外资医疗机构为此萌生退意。

 

拉郎配闹剧引来八年混乱

 

   爱德每亩568万元的地价创下了中国医院土地出让价格之最。”江上拿出一份份外资和民营医院的土地出让合同复印件来佐证她的说法,“如此高的地价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无法承受的。”

 

   2002年,杭州市为了解决城北没有综合性医院的难题,在一块空置多年的政府规划卫生用地上,专门面向外资引进了一家医院———杭州爱德医院。然而主管部门拉郎配的一纸“婚约”,却使中美合作的爱德医院陷入长达八年的混乱。

 

    医院董事长江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按照当时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 医院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能低于30%。为此,杭州市卫生局专门指派了当时杭州最具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公立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作为中方机构参股。

 

    然而,杭州市中医院却将合作看成是烫手的山芋,既不愿出资、也不愿介入管理。“当时市中医院没有领导愿意挑担子,非要医院班子十多个人全部聚齐、两位中方 聘请的专职律师到场才肯启动谈判,约谈一次至少要一个月,而且只愿享有股东的权益而不肯承担股东义务。”江上说。

 

   随后,这场由政府一手包办的“婚姻”彻底演变成一场“拉郎配”闹剧。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爱德医院提供的医院大事记上看到,从2002年9月双方第一份合作意向的签订到2004年6月11日签订正式合同,历时21个月之 久。市中医院将卫生局划拨到其名下的土地进行商业评估,并以此作价1881万元;至于剩下的759万元,则要求外方将未来医院建成后的利润款先打给中方预 交。就这样,市中医院未掏一分钱,就成功获得了爱德医院30%的股权。

 

    期间,爱德不断地向杭州市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递交用地优惠申请,希望能够按照杭州市最初引资时“按医疗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出让金部分减免”的承诺,对土地价格以及后续需要支付的级差地租费、大市政配套费等进行减免。

 

    “北京北大国际医院的土地转让价为25万/亩,南京明基医院土地转让价25万/亩,苏州九龙医院土地转让价全部减免,政府每年再资助1000万元人民 币……爱德每亩568万元的地价创下了中国医院土地出让价格之最。”江上拿出一份份外资和民营医院的土地出让合同复印件来佐证她的说法,“如此高的地价是 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无法承受的。”然而让她感到沮丧的是,这些报告最后几乎都没有下文。

 

    在经历了中方合作者的极度不配合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双重打击后,外方投资者已元气大伤。2009年,总投资3.5亿元的爱德医院历尽磨难终于建 成,并于2010年1月19日正式开业。第一年,这家按照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造、规划病床300张的医院每天的门诊接待量仅十多人,住院病人也很少。医 院从国内二线城市高薪挖来的150多位医护人员工作量极度不饱和,医院直接运营亏损高达3000万。为了弥补亏损,医院甚至违规将一个楼层的病床租给一家 公立医院使用。

 

“和来时的初衷完全不同,现在想着就是怎么活下去。”江上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