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财务绩效管理IT选择
提供者:配置组
发布时间:2011/09/07 12:00

l         市场趋势

目前,国内财务绩效管理软件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主要厂商可分为两大阵营,即国内的厂商和国外的厂商。应该说两个阵营的厂商都各有优劣势,国内厂商在 PM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且部分国内厂商提供的是半成品加开发的模式,产品成熟度与技术先进性较国外厂商相对低,但其优势是解决方案和营销模式充分本地化,无论是系统的使用习惯还是实施服务、售后支持的方式均近可能地贴合本土企业的口味;而国外厂商则起步较早,竞争更为激烈,主要厂商包括SAP Business Object (BO)、Infor PM、Oracle Hyperion和IBM Cognos等。国外厂商的产品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基本不存在额外的二次开发,但其主要问题是在针对本土企业的客户化需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最新发布的Ventana 2010年度财务绩效管理软件评估报告中,上述各家厂商均名列前茅,在市场中占得领先地位。

不过各家也都是各有所长,如Infor PM和 Oracle Hyperion偏重于财务绩效管理中的BPA(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业务流程分析)部分,产品平台更偏向于财务人员而非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后期对IT技术人员的依赖度较低,比较适合于财务主导型的财务绩效管理项目;而SAP BO和IBM Cognos 则是典型的“技术出身”,偏重于BSA(Business Specific Analysis)部分,更多的是提供商业智能分析,适合于IT主导型的财务绩效管理项目。此外,由于ETL(Extract-Transform- Load)技术的进步,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数据整合已不再是很麻烦的问题。这会使客户选择PM软件的余地更为灵活,无需为现有已采用的ERP系统厂商所限,可以在更多厂商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PM解决方案。

l         循序渐进

对于打算开始实施财务绩效管理软件的企业,有两点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切忌为了面子工程而上财务绩效管理项目。曾经有一些企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并未达到需要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程度,或者其企业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管理水平远未达到实施财务绩效管理所要求的条件。这些企业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目的并不明确,很多时候是受到别的企业影响,为了PM而上PM,有点像早些年一窝蜂上ERP的情况。而实际上,在实施PM阶段,不仅需要对于现有的财务流程进行进一步梳理和优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建模和维度整合、分析。有些企业的基础数据工作尚未完成,无法在前端信息系统,比如总账、ERP中取到一些基础的维度数据,导致PM形同虚设,甚至要通过人工去补充录入一些数据,放在里面进行展现而没有任何的过程控制,这是不可取的。

其次,企业实施PM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拔苗助长。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问题,在实施的前后顺序中,无法清醒地认识企业目前处在哪个环节。举例来说,很多企业上PM先考虑上商业智能,但是事实上,流程上的很多问题,比如预算和计划编制、合并报表都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基础,那PM在做分析时又怎么可以取到相应的数据来比较呢?因此建议企业的CIO、CFO在实施PM时一定要分清先后顺序。正确的步骤是,企业要先确保基础信息系统的正常良好运行,包括财务总账、ERP、CRM、HR等等,确保所有需要体现在财务绩效管理当中的信息,在前端有着良好的数据基础,管理颗粒度要满足后期分析的需求。然后,管理层要清楚自身企业实施PM的目标和范围,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先期实现PM的流程管理和优化部分,包括计划、预算和合并报表,在此基础上实施战略和绩效衡量。

(作者为财务绩效管理业内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会在职研究生校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