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供应商KPI考核平台
提供者:配置组
发布时间:2011/09/07 12:00

供应商的考核是受到条件限制的,考核的内容常常是与具体采购的要求相关。综合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和学者的采购管理实践,普遍认为考核应该包括财务和成本、生产能力和设备、物流配送能力、人力资源、质量、生产表现、营销、环境保护、职业道德以及信息技术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也会因不同的使用者和评价资料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基于这一难题,本人就供应商KPI考核指标的建立工作做了些简浅的研究,力求能为未来完成一整套适合格兰仕工贸公司供应商 KPI考核指标体系做准备。

一、KPI的含义及原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意为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

KPI指标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SMART原则”。其具体含义如下:

S即Specific,代表具体的,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即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即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的,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即Realistic,代表现实性,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即Time-based,代表有时限,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二、供应商考核采用KPI的意义

一直以来,供应商关系被大部分企业认为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双方的关系自钱货两迄时就基本结束。由于交易内容简单,在其它条件一定时,交易价格成为双方力争的焦点,各类不同的议价方式如招标、反向拍卖等逐渐流行,成为采购手中的降价秘笈。然而,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关系也从简单的买卖关系逐步走向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供应商管理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价格管理。

在战略合作关系中,买卖双方以实现双赢作为目标,共同致力于双方协作流程的改善,不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而是更多地看重双方长期持续稳定的合作。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过程中,进行供应商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构建战略型供应商关系的基础。

通过供应商绩效考核,力求为工贸公司实现以下目标:

1)获得持续的绩效改进,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服务及技术合作等各方面的改善;

2)鼓励供应商检查内部运作,并不断改善企业本身的流程;

3)不断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双赢的供应关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