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究
提供者:配置组
发布时间:2011/09/07 12:00

    一、供应商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于供应商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远不及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保持着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和敌对关系,而这种关系模式主要是由价格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多以价格、质量或服务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缺乏一个综合的管理方法。再者由于对供应商管理缺乏总体认识,尤其忽略关系管理。即使有的企业在合作之初希望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其行为往往是停留在短期的目标上面,努力的方向也只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以改善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实现双赢为目的的,所以导致多数企业在供应商的管理上趋于表面,无法很好的在供应链环节上实施更加优化的协同合作,从而使供应商及其资源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去,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供应商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兴起,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管理方法,也推出了很多产品,使得如今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需要探究出一套适合企业供应商管理新的模式。
   (一)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简单的把供应商当作企业的利益竞争者,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加强协同合作。采购方和供应商是同一个供应链上的两个节点成员,这个供应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上,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成为链中所有参与成员共同追求的绩效管理目标。作为同一供应链上的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成员的利益。可以对供应商采取合理的利益激励手段来提高它的积极性,以巩固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
   (二)采用ABC分类法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供应商成百上千,并不是每个供应商都需要同等的管理关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司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上,所以,必须分清主次,对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采用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的应用很广泛,它对事物区分出主次,并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和优势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于供应商管理,便可正确地运用ABC分类法,对关键的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我们依据下列比例对供应商进行ABC类划分:A类供应商数占总供应商数的10%,但供应商品的价值占企业采购物资价值的 60%~70%;B类供应商数占总供应商数的20%,其供应物资的价值占企业采购物资的20%;C类供应商数占总供应商数的60%~70%,但其供应的物资价值仅占企业采购物资的10%~20%,这样就划分出了ABC三类供应商。A类供应商为公司提供大部分重要物资,并且厂商数量少,对其进行重点管理是降低企业采购供应成本的潜力所在和主要方法。因而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提供的物资比重少,而厂商数量又多,则可以减少精力的投入,作为一般管理。
   (三)建立ABC分供方管理模式,优化供应商网络
    改变现有“合格分供方”,采用“ABC分供方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包括建立供应商量化评估指标设计的原则;确定考核归口部门和量化指标权重;对供应商评估考核结果的应用和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
    建立“ABC分供方管理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供应商量化评估指标设计的原则。此时,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客观、公开原则;定量原则,即定性指标定量化;成本性原则,即所有指标都要便于考核,很难获得或付出很高代价才能获得的暂不予设置;可操作性原则。
    第二步,确定考核的归口部门和量化指标的权重。要根据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要求,指定相应的归口部门对供应商的评估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供应商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评估委员会来负责对供应商的考核。
    在设置、量化指标权重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坚持动态性原则,即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指标权重;二,每次采购都要根据产品服务类别、采购类别划分来设定指标权重。
    在设定、量化考核内容和权重时,企业可以根据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重点和企业自身情况,有选择地量化对供应商的考核内容,并确定相应的权重,如价格、质量、交货周期、服务、合同履行和成长性等。
    第三步,对供应商评估考核结果的应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对供应商调研后的反馈信息,分别对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合同履行情况、成长性等考核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由考核归口部门负责汇总,计算加权分,并得出评估分。企业要根据供应商的考核得分对其级别进行调整,并据此调整对其的采购策略。
    第四步,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在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后,就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供应商级别的不同,在合同签订、付款方式、付款周期等方面采用不同的策略。
    一般来说,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可以按照百分制来进行打分,并按分数的不同设定ABCD四个等级。D级供应商可视为不合格的供应商,要从合格供应商的名录中去除。通过绩效评估体系,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淘汰才会有促进,有竞争才会有提高,通过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供应网络。
   (四)建立信息技术下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供应商数目众多,考核周期难以确定,企业往往难以对其供应链中的所有供应商进行包括供货期、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波动等在内的汇总统计,只能依靠经验进行人为判断,或仅仅以单个或几个指标作为考核供应商的依据,带来供应商考核的片面性,无法为企业提供全面合理的供应商绩效评估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化技术来跟踪供应商在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合同履行情况、成长性等方面的信息,使得企业对全部供应商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成为可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监控力度,同时也改善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估方法,增加了对供应商的评估手段,帮助企业对供应商的实际合作情况做出及时、准确、客观的评估,实现科学的供应商管理。
    三、结 论
    供应商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供应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砝码,虽然它的运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供应商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