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运用绩效评估提高为民办事质量
提供者:气象局
发布时间:2008/10/26 12:00

上海运用绩效评估提高为民办事质量

    上海市为了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把为民实事办到底,目前,杨浦、虹口等区已经提出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干部、考核工作业绩的标尺。闵行区还修订了对街镇领导干部的考核奖励意见和区级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把群众的满意度列为重要的指标。 

    这几天,杨浦区307个居委会的公告栏上,陆续贴出了一份公示告知居民:区委、区政府3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将到对口联系的居委会接待居民,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问题。

    “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交融;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以杨浦区“一线工作法”为代表,上海各区县正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干部切实转变作风,鼓励机关干部下基层、听民意,努力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努力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强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能力,用真情和真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为民解忧落到实处,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章立制:干部定时出机关

     根据“一线工作法”,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下午,杨浦区的3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要带领各部门机关干部到对口联系的居委会现场办公、接待居民;而在月初,区委“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要在各居委会张贴一份“解难进度表”,一一载明本月要解决的“急、难、愁”问题,及已经解决的事项。

    这种定人、定点、定时的做法,落实了每一个机关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责任,促使不少机关干部主动出击,为群众解决问题。联系“金上海”居委会的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汤崇逸,闻听居民诉说了“买菜难”后,利用午休时间,带着机关年轻干部进行实地踏勘,并走访了区规划局等职能部门,写出了一份关于如何解决8千户居民买菜难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立即引起区领导和职能部门重视,迅即启动了筹建临时菜场的实事工程。

    “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到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建档立案,能解决的设法解决,疑难事项拟订解决方案,提交区委、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合力解决。“大花园”小区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停车难”,该小区地下车位月租金600元,高昂的租金逼使许多车辆停放在地面,人车争道、争抢车位,小区纠纷不断。区交流合作办主任王开芳接到居民投诉后,利用周末和晚上召集房产商和居民开了20次座谈会,并邀物价、房产等管理部门与会,最终使地下车位月租金降到每月350元。收费合理了,小区停车难应声而解。

        畅通渠道:“串百家门,晓百家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在工作中都发现,“沉”到基层亲眼看一下、亲耳听一听,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动力就会更足。如今,各区县正围绕“畅通民情反映渠道”,制定各种制度和办法。以普陀区为例,区委区政府不但要求自己在上半年完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就业保障”等在内的12项专题调研,而且还对下属街道和职能部门提出了“串百家门,知百家事,晓百家情”的要求。区民政局的机关干部在调研中听到宜川街道的老人叹苦经:“扶手太阔,上楼难”,现在,老公房内的扶手改造工作已经启动。

    在总结这方面经验时,一些基层干部谈到:以往,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为什么不能有效传递?解决群众急难愁为什么反应缓慢?问题出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缺陷,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下,信息在层层传递中衰减和失真,受理、转办、处置等一系列程序造成效率低下。“一线工作法”克服了这个弊端,着眼于切切实实地了解民情民意,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考核改革:群众满意成指标

    如果说畅通民情反映渠道,能够让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的作风“扎根”;那么,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干部考核机制,则能让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变得“恒温”。

    闸北区的“双困”人员袁家安今年1月份曾被推荐到闸北区中医院做保洁员,但身体瘦弱的他,无法搬动医院的氧气瓶,两天后被辞退回家。所幸,闸北区将“双困”人员的稳定上岗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推出了“职业介绍成功回访制度”,要求遍布全区200多个居委会的就业援助员对已经上岗的“双困”人员做到“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次见面,每季度一次谈心”,区就业促进中心派出专人“每个月查一次岗”,区、街道劳动部门领导则在各个节日亲自回访一些重点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这一制度,袁家安得到了小区保洁员的新岗位,而闸北区的“双困”人员就业稳定率整整提高了30个百分点,达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