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方法比较
一、绩效评估方法类型
绩效评估与考核根据侧重点不同有四大类方法,即能力导向评价方法、行为导向评价方法、结果导向评价法、服务质量评价法。
能力导向评价方法关注是个人特征,如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对公司忠诚、考察“人”怎样,而不是“事”做的如何。优点:简单易行。缺点:能力与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缺乏确定联系;无法为员工提供有益反馈信息。
行为导向评价方法关注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过程和行为表现,即“做了什么”。当完成工作方式对组织目标实现非常重要时,应选择这种方法,如进入商店问好、帮助买商品、离开后礼貌告别。优点:改进工作可向员工提供反馈意见。缺点:不可能涵盖全部行为。
结果导向评价方法强调工作的产出和效果,不太关心动机和具体过程。当工作方式方法不重要,结果更重要时可用此方法。优点:便于向员工反馈。缺点:在很多时候,不仅取决于个人努力、能力,而且还取决于环境和其他因素;有可能导致强化结果与不择手段;团队业绩中个人业绩很难衡量。
服务质量评价法关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即最终的长期的效果。优点是便于反馈,能够指导改进工作,缺点是测量比较困难。
二、能力导向评价方法
能力导向的评价方法包括人才测评、性格测试、知识考试等类型,由于这些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一般不会单独使用。
目前常用的能力导向评价方法是能力素质模型,即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定义某类人员的能力素质及其行为特征,通过行为观察对其潜能进行评价。实际上已演变成行为评价法。
三、行为导向评价方法
行为导向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评价(比较法)和客观评价(行为描述法)两种。
主观评价(比较法)包括简单排序法、交错排序法、成对比较法和强制分布法。对比较法区分员工绩效时此法很有效,克服了宽大误差、居中误差、过度误差的缺点、常用于加薪、晋升、决策中。缺点是不易于与组织目标相联系,效度与信度取决于评价者。
(1)简单排序法:按工作情况的总体情况从最好到最差排序,适合于员工数量少的情况。
(2)交错排序法:先挑出最好的和最差的,一直往下挑下去。
(3)成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按胜出的次数多少排名。
(4)强制分布法:不是对个人而是对群体进行排序,分出,好的、一般的、及格、不合格等形成正态分布。
客观评价(行为评价法)包括关键事件法、行为对照表法、等级鉴定法、行为锚定法和行为观察评价法,均是给出一个量化分数或程度判断,然后加总,得到一个综合结果。行为评价法可与战略联系起来、便于反馈、使行为有效、接受性高。缺点是它要求对工作行为进行经常性的监控与修正。因此,适合于不太复杂的工作
(1)关键事件法:记录下特别有效与特别无效的行为,写出书面报告。优点:明确反馈,知道哪些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些事件可以支持组织战略。缺点:无法在员工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比较,员工无参与机会。实际困难:大多数管理者拒绝每天或每周记录下属活动。用处:鉴定,提供是否培训基础。不适合于人事决策。
(2)行为对照表:给评价者提供一份描述员工规范的工作行为表格,将员工工作行为与表中描述进行对照,找出准确描述行为的陈述,对陈述给出一个系列相关程度判断,并赋予不同分数。
(3)等级鉴定法:评价者首先确定绩效考核标准,然后对每个评价项目列出几种程度(如优秀、良好等)供选择。
(4)行为锚定法:将关键事件法与等级鉴定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与不同绩效水平相联系的行为锚定,对绩效难度加以具体的界定。首先要搜集大量代表工作中优秀和无效绩效事件,并划分为不同难度和得分。优点:通过提供一种精确、完整的绩效难度定义来提高评价者信度。缺点:设计成本高,存在信息回忆方面的偏见。
(5)行为观察评价法:从关键事件而来,重点测量每一行为的频率(经常发生,还是从未发生)。优点:能区分高低绩效者、便于反馈、维持客观性、易被使用。缺点:让员工记住6个月或几个月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是不现实的。
四、成果导向评价方法
成果导向常见的是目标管理法以及目标管理法的演变方式,如关键业绩指标(KPI)法、平衡记分卡法(BSC)等。
目标管理法即事先设定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并将事先制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标准。研究发现,高层对目标管理法有较强信任感时,生产率增长幅度为56%; 信任一般时,增长幅度为33%;信任低时,增长幅度只有6%。优点:依赖的是客观、可量化指标,可将主观性减到最低;将绩效结果与组织战略和目标联系一起。缺点:有受污染或缺失的问题,受到污染是因为结果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如经济衰退,有缺失是因为并非所有绩效方面都可客观地衡量,如关心目标,而不关心客户服务。
目标管理法实施的关键在于目标的制定与调整,目标制定必须满足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ccepted(可达成的)、Relevant(与组织目标相关联的)、Time(有时间节点的)。
五、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服务质量评价法将能力法、行为法与结果法结合起来的方法。既强调人的因素,也强调系统的因素;强调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解决绩效问题;将内外顾客均吸收到绩效标准的确定;采用多种信息来源对人与系统的因素进行评价。传统重视对个人绩效的评价,质量法采用的是制度导向型的绩效评价方法。传统方法在培训需求、薪资决策、人事遴选上仍然很有用。对合作性、团队结果时亦采取质量法。
(1)质量法重心应放在向员工提供反馈,从而告诉其在哪里可以改善绩效。强调两种反馈:一是以上级、同事、客户那里得到关于个人品性的主观反馈;二是从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关于工作流程本身的客观反馈。(2)还特别强调应避免对员工总体绩效进行评价(如优秀等),因为归类被认为可按照所获得的绩效等级期望来确定自己行为。如绩效“一般”不会受到改善自己绩效的激励,相反会重复原来的行为。(3)PE结果不应与薪酬联系在一起,应以现行市场工资率、资历、经营结果来定,因员工对所在工作系统的质量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