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
提供者:气象局
发布时间:2008/12/12 12:00

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

任国华  孔克勤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摘 要 提出构念人格特质概念,采用自编的《领导干部人格特质和岗位胜任性问卷》,对126名优秀高校领导干部和68名优秀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进行意见征询,提取了对胜任高校领导岗位最有影响的30项构念人格特质,获得了上述30个项目的7个公共因素并分别命名为开拓与组织适应性、宜人与合作性、自信与进取性、责任与条理性、稳重与务实性、身心健康与理智性、

自制与成熟性,从而揭示高校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领导干部 构念人格特质 岗位胜任性

 

1 问题提出

  20世纪50年代,凯利在自己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建立了个人构念理论。凯利认为,每个人都像是科学家,都在努力去预测和控制事件。他指出:我们总是在评价和再评价我们的经验。然后试图用我们的解释来理解和控制我们周围的世界。人们是行动着、变化着的有机体,通过解释事件产生一个构念系统,然后在这些构念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启发笔者提出构念人格或构念人格特质的概念。并以此概念来具体研究高校领导干部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的关系。

对领导者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的研究可谓由来已久。胜任岗位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特质?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人格特质理论、领导特质理论、胜任素质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类研究的结晶。

什么是构念人格或构念人格特质?笔者尝试把构念人格或构念人格特质看作是人们为符合某种要求而建构的理想化人格或理想化人格特质,它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经验、自我追求、外部需要以及有关知识的综合认知。

就领导行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对领导者发表见解:描述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条件、素养、品质、能力、或者个性、人格。个人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那么,谁的见解最重要、最有价值呢?优秀的、胜任领导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发表更有价值意见的重要人物。倾听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研究他们的构念人格,是我们推论领导干部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领导干部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规范,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胜任性,有过思考。如果让他们针对自身所在的岗位,描述对该岗位有积极影响的人格特质,那么,实际上是设想、构画了一幅领导干部胜任岗位的理想的人格特质图,这样的人格特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念人格特质。

2 研究方法

11 被试

被试主要是高校领导干部,来自于全国各地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或进修的学员,共计194人,其中高校副校级领导干部36人,高校中层干部90人,另有地市级教育局长68人。在年龄分布上,40岁以下的28名,41~45岁的71人,46~50岁的45%,51岁以上35人;性别上,男169人,女19人;学历上,博士42人、硕士54人、学士53人、其他21人;职称上,正高66人、副高64人、中级15人、其他

16人;职级上,正局3人、副局27人、正处113人、副处49人;职务上,党务领导62人、行政领导110人、兼任教学的领导15人、兼任科研的领导4人、其他领导1人;系统类别上,高校党政机关94人、高校院系30人、教育行政部门65人、其他1人。

2 12 工具和程序

分析已有的、相关的研究以及各种人格测查量表,筛选出一批可以用来反映构念人格特质的词汇,征询专家意见并修改词汇,最终确定56个词汇作为待考察的构念人格特质。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编制《领导干部人格特质和岗位胜任性问卷表》。问卷表的实际意图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反映构念人格特质的词,征询其就每项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产生积极影响程度的意见,对被试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些构念人格特质和高校领导岗位之间的关系。问卷设计采用直接询问法,请被试就各项待考察的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产生积极影响的程度打分。

通过该问卷调查,查清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在待考察的各项构念人格特质中哪些是对高校领导岗位有积极影响的?不同被试在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积极影响程度的认识方面有无差异?有积极影响的构念人格特质如何归类?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理清高校领导干部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11 基本描述

对194位被试的问卷测查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待考察的各项构念人格特质影响高校领导岗位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表1从高分到低分列出了每一项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的积极性影响程度,用平均分数和标准差表示。问卷中将评定等级分为5、4、3、2、1五等。等级3是一般评价,2和1是较底评价,而5和4是非常肯定和比较肯定的评价。

根据统计分析,从这56项中找出非常肯定和比较肯定的评价。从上表中首先确定平均分数达到4分的25个构念人格特质,此外,还有若干构念人格特质的平均分数接近于4分,如通情达理、社会认可、有激情、热情、谦虚、有成就欲望、友好、善于交际、独立、灵活等等,平均分数在3180到3199之间,能否归并到4分的行列?为此,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检验值为4分的t检验。结果显示,有成就欲望、友好、善于交际、独立、灵活等5项构念人格特质的平均分与检验值(4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105),表明这5个项目不能归入4分的构念人格特质行列。而通情达理、社会认可、有激情、热情、谦虚这5项的平均得分与4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105),应该认为等同于4分。故在前面25项构念特质之外再加上5项,共30项作为对高校领导岗位有积极影响的构念人格特质。

12 差异性分析

1211 性别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领导干部在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产生积极影响之认识上的差异性。方差同质性检验表明“,合作”、“理智”“、上进心”“、自信”这四个构念人格特质的F值达到显著性,表明方差不同质,则t检验选用不同质方差分析法。其中“理智”和“上进心”的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101,“在自信”上,性别差异也呈显著性,p<0105。“成熟”、“语言流畅”这两个构念特质的方差同质性检验F值未达到显著性,表明方差同质,则t检验选用同质方差分析法,其中“语言流畅”呈极显著差异,p<0101“,成熟”呈显著性差异,p<0105。任国华等: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 27由上可见,领导干部在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产生积极影响的态度和认识方面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这些特质是成熟、理智、上进心、语言流畅、自信等。具体来说,男性对“成熟”的重要性认识高于女性,而女性对“理智”、“上进心”、“语言流畅”“、自信”的重要性的认识高于男性。

1212 年龄上的差异

本研究中,被试的年龄被分成四组。第1组40岁以下,第2组41~45岁,第3组46~50岁,第4组51岁以上。采用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法(ANOVA)和事后多重比较法(Scheffe法)分析,确认在“坚持”、“有激情”两个项目上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坚持”的差异反映在第2、第3组之间,第2组

均分为4132,第3组均分为3169,其余为:第1组4115,第4组4109。“有激情”的差异反映在第2、第4组之间,第2组均分为4120,第4组均分为3161,其余为:第1组均分为3185,第3组为3186。

1213 教育背景上的差异

根据教育背景不同,将被试分为4组:博士组、硕士组、学士组、其他组。采用ANOVA分析,结果表明:

在“善于分析”特质上,其他组(4105分)与博士组(4151分)、硕士组(4143分)的意见有显著性差异(p<0105),其他组与学士组(4160分)有极其显著差异(p<0101)。给分高低依次是:(1)学士组;(2)博士组、硕士组;(3)其他组。在“思想开放”特质上,其他组(3158分)与博士组(4,25分)、学士组(4,16分)的意见有极其显著差异(p<0101)。硕士组给分是3198。给分高低依次是:(1)博士组、学士组;(2)硕士组;(3)其他组。在“有创造力”特质上,博士组(4151分)与硕士组(4113分)、学士组(4112分)的意见有显著差异(p<0105),博士组与其他组(3168分)有极其显著差异(p<0101)。给分高低依次是:(1)博士组;(2)硕士组、学士组;(3)其他组。在“有自制力”特质上,博士组(3193分)和学士组(4140分)的意见有极其显著差异(p<0101)。其他组给分是4121,硕士组给分是4113。给分高低依次是:(1)学士组;(2)其他组、硕士组;(3)博士组。

由上可见,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出现在“善于分析”“、思想开放”“、有创造力”“、有自制力”这四个特质上,都属于理性的人格特质。“创造力”与“自制力”相对,创造力高,自制力低。

1214 职称上的差异

职称分为正高、副高、中级和其他四档,采用ANOVA检验,并采用L SD法作为各组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被试就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重要性的看法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就“有创造力”而言,正高的给分均值是4142,中级是3177,p<0105,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是3173,正高与其他的给分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101。副高均值为4111,与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正高、副高、中级、其他,给分依次递减。就“远见”而言,正高给分均值是4161,副高4118,正高与副高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101。中级4129,其他4127,与另两组无显著差异。给分高低的秩序为:正高、中级和其他、副高。

3 1215 职级上的差异

职级分为副局及以上、正处、副处三档,因此也采用ANOVA检验。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说明职级的不同不影响态度上的一致。

3 1216 职务上的差异

问卷表将领导干部职务分成四种类型:党务、行政、教学、科研。采用ANOVA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并没有发现因职务不同而在构念人格特质对高校领导岗位影响之意见上有显著性差异。

31217 系统类别上的差异

因系统类别不同,比较时又将组别分为: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组(简称高校领导),高校中层干部组(简称高校干部),地市级教育局长组(简称教育局长)。采用单因素ANOVA的统计方法和事后比较的统计方法,结果发现在上进心、有远见、自信这几个构念人格特质上,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105)。数据显示:在对“上进心”、“有远见”、“自信”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校干部和地市教育局长之间有

显著性差异(p<0105)。高校领导干部的认识居于两者之中。排序由高分到低分为:高校干部、高校领导、教育局长。

在对“上进心”的认识上,高校干部的给分是4159,高校领导给分为4156,地市教育局长的给分是4126,高校干部对“上进心”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地市教育局长。在对“有远见”的认识上,高校干部的给分是4145,高校领导给分为4139,地市教育局长的给分是4109。高校干部对“有远见”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教育局长。在对“自信”的认识上,高校干部的给分是4153,高校领导给分为4142,地市教育局长的给分是4116。高校干部对“自信”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教育局长。

3 13 构念人格特质因素分析

对上述30项构念人格特质进行因素分析(见表2),从转轴后的因素分析表(见表3)中可以看到,有8个特质除了高负荷于其所属的因素外,同时在其非所属的因素上存在01400以上的负荷。因此在命名因素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情况,作出一定的调整,将一些特质按其在其他因素中的负荷量,进行重复处理。例如“,合作”在统计分析中,它被归到第四因素中,本研究把它命名为“责任与条理性”,但“合作”同时在因素二中也有负荷,因此,考虑将这一维度也归入因素二中。因素二被命名为“宜人性和合作性”。再如“,热情”在统计分析中,它被归到了“因素五”中,但在因素三中,也有一定量的负荷。类似的情况还有“有组织力”“、坚持”“、适应环境”。

通过分析,归纳出7个因素,根据所含的人格特质,分别命名为:开拓与组织适应性、宜人与合作性、自信与进取性、责任与条理性、稳重与务实性、身心健康与理智性、自制与成熟性,见表4。

4 讨论

11 研究的出发点

本研究的出发点或着眼点是:对人格特质与领导岗位之间的匹配性进行思考探究。在高校干部工作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原本表现很优秀的教师,被安排到某一领导岗位后,却发现他并不能很好地胜任领导管理工作。不是因为他不讲政治,也不是不投入,但就是没有工作成效。有的干部在某个岗位工作平平,但是换了另一个岗位,就表现得非常胜任。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们也经常会议论这种后果与个体心理因素之间的关联。而在心理因素中,被提及较多的是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究竟会不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它在多大程度上会产生效应?很多学者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也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但结论是各不相同的。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想法是,应该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分析研究这些问题。

本研究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用一句简单而通俗的话来表达:从人格的角度看,哪些人在高校的特定岗位上当领导会更合适一些、更有效一些?我们把对人格特质与岗位关系的研究放在领导者能够胜任其岗位的情景下来进行,采取的控制措施是:以工作表现优秀的领导干部作为被试。在本研究中所有的被试都是经过选拔后被派送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或进修的优秀领导干部,这批被试可以被认为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对他们的研究,可以作为推断与领导岗位胜任性相关的有关结论的重要依据。

  人格特质与胜任领导岗位之间显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领导者能否胜任所任岗位,当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也会对行为发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立足于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探索胜任领导岗位的若干因素,并且把岗位规定的非常具体,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谈领导干部,而是具体考察多种人格特质与不同领导岗位之间的胜任关系。

4 12 构念人格特质与领导岗位的关系,在基本变量和岗位变量上都存在着差异

4 1211 从基本变量上看

在性别维度上,出现有显著性差异,涉及到的构念人格特质是:成熟、合作、理智、上进心、语言流畅、自信。其中“,成熟”对男性领导干部更重要,其他构念人格特质是女性干部更为重视的。

在年龄维度上,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涉及到的构念人格特质是:坚持、有激情。关于“坚持”,46~50岁被试给分最低,41~45岁被试给分最高。关于“有激情”,得分最低的是51岁以上被试,得分最高的是41~45岁被试。由此可见,41~45岁年龄段是领导干部最有活力最有耐力的时期。这个年龄段对领导干部来说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

在教育背景维度上,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构念人格特质是:善于分析、思想开放、有创造性、有远见、有自制力。得分最低的是“其他”组(主要是没有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被试),在除了自制力以外的4个项目上,得分都最低。这部分被试主要是地市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善于分析、思想开放、有创造性、有远见,属于开拓性一类的构念人格特质。具有博士学位的被试,在思想开放和有创造力上都排在第一高分。但,具有博士学位的被试在“自制力”上,得分最低。

       1212从岗位变量上看

不同职称的被试对于构念人格特质重要性的看法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就“有创造力”而言,正高的给分最高,中级和其他(一般是没有评定职称的)最低。有意思的是,就“远见”而言,正高给分最高,副高最底。

职级上,没有显示出差异性。职务上,党务、行政、兼任教学的被试之间没有差别,兼任科研的被试与其他三类虽然都有显著性差异,但因只有4位,人数太少,容易产生误差,故不作进一步分析。在单位类别间进行比较:对“上进心”、“有远见”“、自信”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校中层干部和地市教育局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校领导干部的认识居于两者之中。排序由高分到低分为:高校干部、高校领导、教育局长。

4 13 关于对构念人格特质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因素分析,提出基于构念人格特质的高校领导干部岗位胜任性因素,回答到底是哪些人格因素积极影响着领导干部对岗位的胜任。

从提出供被试参考的56个人格特质,到被试确定30项主要人格特质,然后再经因素分析,最终提取出7个公共因子,如下所述:

因素一:开拓与组织适应性———善于分析、有远见、有活力、有创造性、思想开放、有组织能力、适应环境、坚持。

因素二:宜人与合作性———宽容、乐观、合群、通情达理、合作。

因素三:自信与进取性———有激情、自信、上进心、语言流畅、热情。

因素四:责任与条理性———负责、有条理、合作、有组织力、坚持、务实。

因素五:稳重与务实性———谦虚、情绪稳定、自律、务实、热情。

因素六:身心健康与理智性———身心良好、理智、社会认可、适应环境。因素七:自制与成熟性———成熟、洞察细节、有自制力。对因素的命名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我们认为最后形成的这一命名是合理的、比较全面的。

4 14 本项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本研究揭示了高校领导干部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了高校领导干部构念特质的七因素模型。长久以来,在领导干部选拔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是,究竟如何看待个体心理因素、人格特质与领导岗位之间的匹配性。事实上,人的心理因素、人格特质对个体的行为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政治表现、能力表现都相同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在人格特质上表现不同,他们的领导管理效果也可能迥然不同。本项研究工作对于开展领导岗位分析、领导干部选拔、领导干部培训和领导干部考核等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5 结论

本研究以态度问卷的方式征求了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意见,对备选的56项人格特质发表意见,结果,提取到了对胜任领导工作最有影响的构念人格特质30项,如下所列:负责、合作、有组织力、成熟、务实、理智、上进心、善于分析、自律、身心良好、自信、有远见、有条理、宽容、乐观、有创造力、有自制力、坚持、合群、适应环境、情绪稳定、洞察细节、思想开放、有活力、语言流畅、通情达理、社会认可、有激情、热情、谦虚。

通过比较发现,被试因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称、系统类被不同,对影响领导岗位的人格特质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因被试职级、职务不同而在看法上的变化。

经过因素分析,将上述30项构念人格特质又归并为7个共同因素,命名为:开拓与组织适应性、宜人与合作性、自信与进取性、责任与条理性、稳重与务实性、身心健康与理智性、自制与成熟性。

6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A.Pervin Oliver P.John主编,黄希庭主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Richard M.Ryckman著,高峰强等译.人格理论(第八版).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Robinson,Shaver&Wrightsman主编,杨中芳总校订,杨宜音、张志学等译.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原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4孔克勤等.个性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刘继亮、孔克勤.人格特质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1,24(3):294-296任国华等: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 317 Mandler,J M.On t he comprehension of temporal order.Language and Cognition,1986,12:82-91

8 Freyd,J J.Dynamic mental representation.PsychologicalReview,1987,94:427-438

9 Beyer,R;van der Meer,E;Hagendorf,H;Strauch,D.12 Kintsch,W.Comprehension:A paradigm for cognition.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3 vander Meer,E;Reinhard Beyer;Bertram Heinze;IsoldeBadel.Temporal order relation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何先友等:时间顺序与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进一步的证据 

25任国华.自我图式、他人评价及其人格发展的关系.心理科学,2003,26(5):910-911任国华、刘继亮.大五人格和工作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进展.心理科学,2005,28(2):406-408